煤泥粘性大(含水率高)易附著在傳感器表面,導致復位困難,需從 “傳感器清潔、復位邏輯、結構改造" 三方面解決:
傳感器清潔優化:
自動清潔裝置:在阻旋式葉片上方安裝本安型高壓氣吹裝置(壓力 0.4MPa),報警后自動吹氣 10 秒,吹除葉片表面附著的煤泥;電容式 / 超聲波探頭加裝電動清潔刷(轉速 300r/min),清理探頭表面煤泥,確保復位時傳感器無遮擋。
手動輔助清潔:在傳感器附近設置檢修門,方便維護人員定期(每班次)用刮板清理殘留煤泥,避免長期堆積影響復位。
復位邏輯調整:
延長復位延時:在控制器中設置 “清理延時"(5-10 秒),報警后等待煤泥清理完成再嘗試復位,避免因煤泥未清理干凈導致復位失敗;同時增加 “強制復位" 按鈕,手動觸發復位,提高靈活性。
信號判斷優化:啟用 “多閾值判斷",復位時同時檢測信號強度和持續時間,若信號強度低于報警閾值且持續 3 秒以上,判定為復位成功,避免煤泥殘留導致的虛假信號影響。
結構改造適配:
傳感器表面處理:在葉片、探頭表面噴涂聚四氟乙烯防粘涂層(厚度 80μm),降低煤泥附著力,清理時更易脫落;阻旋式葉片采用鋸齒形結構,減少煤泥附著面積。
溜槽設計優化:在傳感器安裝位置下方加裝傾斜刮板(角度 45°),引導煤泥快速滑落,減少在傳感器附近堆積,降低復位難度。
解決后,煤泥清理后復位成功率從 60% 提升至 98%,無需頻繁人工干預,提高生產效率。